家长们该清醒了!
如果补课有用的话,国家为什么要禁止?一定是弊大于利!
如果补课有用的话,每一个孩子都能上清华北大!
▶作者丨醒木
国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更多人才,如果补课有用的话,国家一定会大力支持。而恰恰相反,国家不仅不支持补课,还明令禁止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补课弊大于利。
我们的孩子每天在学校学习七八个小时,甚至十几个小时,花费了大量时间。如果这都学不会,再补课一小时两小时就能学会的吗?
01
国家禁止学科类补课,绝非否定教育资源补充的合理性,而是对资本无序扩张及教育本质异化的及时纠正。家长们对校“补课”存在着极大的认识误区,或者简单点说对“补课”产生了错误认知。
师资力量:对于绝大多数的教培机构来说,师资力量极其薄弱,因为专业而优秀的教师都考去公办学校了,只有考不上编制的“学渣”才会到教培机构或民办学校就业。这本就是优胜劣汰的结果。想靠补课提高学习成绩,在这里就显得无比讽刺,有种劣币逐良币的意思。
而对于公办学校教师的“补课”有没有效果呢?自然也是微乎其微,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。一个教师在课堂上都教不好,他又如何在课后短时间让学生有所提高呢?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,技能也是有限的,不会因为课上和课下而迸发出新的教学手段来的。补课本身就存在功利性,你以为的“小灶”只不过是补课教师忽悠你买单的手段。
教学模式:校外培训机构常常打着“先进教育理念”的幌子,利用家长的“教育焦虑”收割家长的钱包。什么是先进理念?无非是一套稍加修饰的刷题模板。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系下,先进的理念一定掌握在官方手里,而非资本手里。同理,在职教师的手段或许先进,但是课上教不好,课下依然教不好。
资本无序扩张: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学校一样都是资本无序扩张的结果。某头部培训机构财报显示,其广告投入占营收的35%,远高于教学研发投入。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,就足以表明,教育只是资本的“逐利工具”。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也同样是利用资源实现资本化的过程。
02
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,而非流水线上的“考试机器”。而“补课”只是将教育简化为知识点堆砌和应试技巧训练,学生的创造力、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就会严重挤压。过度培训会钝化学生的学习兴趣,破坏自主探索的精神。因此教育最好的方式是,回归学校主阵地,通过提升课堂质量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来保障。
“补课”提升成绩,是一种严重错误的理念,它仅仅通过重复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、或某些知识点的印象,对于中高考这种综合性、发散性试题的解决作用微乎其微。
禁止“补课”,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。这场改革不是否定教育提升的必要性,而是对畸形教育生态的矫正。家长们,要正确理解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,要跳出功利主义的短视思维,以更长远的眼光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未来。如果补课有利,国家怎会禁止?
家长们,如果一名教师还意识不到“补课”的错误性,而从事“补课”,那么试问他的教学水平和觉悟能有多高呢?一定不高。只是在利用你的无知或者他自己的无知,赚点外快罢了。
都说教育“内卷”,其实卷的是无知教师,卷的是被“教育焦虑”裹挟的家长。孩子最好的成长是在家庭和学校,绝非“补习班”。请让我们一起对“补课”说不,杜绝被教师或校外培训机构洗脑裹挟。
股王配资-配资门户网站都有什么-国内十大配资平台-深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